跳到主要內容區

「縱目歐亞-空間與人文的對話」課程系列講座-5/15(三)戴麗娟教授(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):十九世紀初歐亞之間的自然史資訊流通:以澳門不列顛博物館為例

發佈單位 :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最後更新日期 : 2024-05-14

「縱目歐亞-空間與人文的對話」課程系列講座

時間:2024/05/15(三) 14:00~16:00 (線上)
連結:meet.google.com/bfs-dwjc-jas

講座講者:戴麗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

講題:
中文:十九世紀初歐亞之間的自然史資訊流通:以澳門不列顛博物館為例
英文:Natural History Information Circulation between Europe and Asia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: The British Museum in Macau as a Case Study
日文:19世紀初期欧州アジア間の自然史情報の流通:マカオ・ブリテン博物館を例として
 

講者簡介:*戴麗娟,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取得歷史學博士,研究題目為法國人類學的建制化歷史。晚近以中西知識交流為主軸,發掘不同西人群體在清末中國建立的公共博物館。這些早期博物館在過去多被遺忘,這一系列研究希望可以翻新既存的中國博物館史史觀,也進一步探索非文字取向的異文化認知取徑。

近作兩篇的英文題目:
1.Shanghai’s Zikawei Museum (1868-1952): Jesuit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Natural History in China
2.A British Museum in Early Nineteenth-Century Macau and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: Natural History Information Network Flows among Britain, India, and China
 

本次講座中,戴老師將以1829年、英國人社群在澳門設立的一個小型博物館為出發點,說明當時自然史資訊在中國、印度、英國之間的流通網絡。由於這個博物館不只收集中國當地的物產,也有從北極海、非洲鄰近小島、爪哇等地來的各類標本,包括歐洲博物館也喜愛收藏的獨角獸的角、海椰子等,透過這些展品所反映的世界空間和想像,我們將討論這個早期博物館的在地性和全球性。
 

本講座由歐亞基金會補助課程合辦單位:人文社會科學學院、遊覽與圖誌教師社群、中文學系、歷史學系、臺灣文化學系。
※報名網址:跨域自主學習活動暨報名系統
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