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
「縱目歐亞-空間與人文的對話」課程系列講座-5/14(三)黃宣衛教授(東華臺灣文化學系)_客家飲食的寰宇分佈:談文化傳播的地域化與再地域化

發佈單位 :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最後更新日期 : 2025-05-09

【縱目歐亞-空間與人文的對話】

講者:黃宣衛教授(東華臺灣文化學系)
講題:客家飲食的寰宇分佈:談文化傳播的地域化與再地域化
Hakka Diet around the World: On the Territorialization and Re-territorialization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
時間:2025/05/14 (三) 14:00~16:00
地點:人社二館第二講堂

 

講者簡介:
黃宣衛*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、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。臺大人類學系學士、碩士,英國 St﹒Andrews University博士。出生成長在花蓮,長期在東臺灣做研究,期望以區域研究的視野,從人的創造性與侷限性出發,探討歷史過程中,個人、社會/文化與 環境之間的關係。著有《共築蓬萊新樂園:一群池上人的故事》、《成為池上:地方的可能性》、《阿美族》、《國家、村落領袖與社會文化變遷:日治時期宜灣阿美族的例子》、《異族觀、地域性差別與歷史:阿美族研究論文集》、合著《華人靈魂料理:客家飲食的寰宇分佈》等專書。主編《客家移民與在地發展》、《你可能毋熟識个客家:客家與基督教的相遇》、《臺灣兩個閩客村落的親屬與社區: 新附作者口述史及田野地現況》、《國家、族群與基督宗教:西部苗族調查報告》與《秀姑巒溪流域的族群、產業與地方社會》等書。

 

客家的原鄉在中國閩粵贛交界處,隨著一波波的移民,客家人散布在臺灣各縣市、以及世界各地。我們要如何看待臺灣與世界各地的客家歷史?如何從散落於不同國家的客家飲食文化中,認識客家飲食的持續與變遷,以及不同區域間的差異?

 

本次演講將以在北美洲相當受歡迎的印度—客家餐廳為例,一方面透過飲食與人的情感、記憶與認同的關係,說明移民者有保留飲食習慣的傾向,另一方面受限於新環境的食材以及食用者的好惡,飲食的內容與方式也勢必需要調整。於是提出地域化與再地域化的觀念,試圖解讀客家飲食文化的地域性差異。

 

※報名網址:跨域自主學習活動暨報名系統(課程修課同學不需報名)
★ 課程FB社團連結 ★

瀏覽數: